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響應國家號召,2019年12月17日,由北京華夏中醫藥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國際中醫藥研究院協辦的健康中國古法經絡學術交流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圓滿舉辦,會議得到了中國中醫促進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以及全國衛生產業協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本次交流會的主題以健康中國為核心,科學傳播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聚集中醫藥行業相關領導、學術權威、專家學者等200余人共同傳承古法經絡技術,振興中華民族國粹。
圖為:健康中國古法經絡學術交流會
大會在莊重嘹亮的國歌聲中正式拉開帷幕,主辦方代表北京華夏中醫藥發展基金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上臺致辭表示:“改革開放70年來,中醫藥事業正處于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代,我們應當挖掘中醫藥精華,努力為健康中國貢獻更多力量!
圖為:北京華夏中醫藥發展基金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
協辦方代表古法經絡大講堂創始人王洪剛表示:大講堂2019年舉行線上線下公益課1100場,累計為20余萬家庭帶去福音,將繼續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用千年古法技藝造福億萬百姓。
圖為:古法經絡大講堂創始人王洪剛
秉岐黃之術,傳學術之精,在古法經絡學術交流環節中,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保健協會名譽會長張鳳樓發言表示,黨和國家非常關心中醫藥事業發展,我們要傳承先人智慧,并吸收當代理論精髓,豐富中醫藥事業的理論體系。
圖為: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保健協會名譽會長張鳳樓
國醫大師李佃貴上臺分享道:“人的全身遍布經絡與穴位,傳承古法經絡技藝刻不容緩,醫者一定要保持仁心仁術的價值觀,對患者負責,屠呦呦研究員獲諾貝爾獎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中醫藥是最具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大有作為。
圖為:國醫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博士生導師李佃貴
原北京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北京中醫協會會長謝陽谷則強調中醫藥創新的重要性,他認為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結晶,中醫藥創新發展要把握傳承根本,夯實基礎,堅持創新,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圖為:原北京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北京中醫協會會長謝陽谷
與此同時,在此次會議中,王洪剛主任、朱硯寧副主任作為代表向北京華夏中醫藥發展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喬利梅捐贈款項,用于建立華夏古法經絡專項基金,未來該基金主要用于古法經絡臨床學術傳承、研發、創新、救助等公益活動,更好地傳播中醫經絡調理的事業。
圖為:北京國際中醫藥研究院公益基金捐贈儀式
由張鳳樓、路志正、張大寧、劉志明、李佃貴、王洪剛啟動的“華夏古法經絡傳承專項基金”更讓在場的嘉賓堅定了對于古法經絡傳承的信心和決心,交流會在大家高亢激昂的倒數聲中走向高潮。華夏古法經絡傳承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王楠作為代表致辭,并宣布基金將幫助10萬以上的貧困家庭,真正將古法經絡事業的益處帶給廣大百姓。
圖為:華夏古法經絡傳承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王楠
圖為:健康中國古法經絡交流論壇環節
會議尾聲,健康中國古法經絡交流論壇以《新時代新機遇,書寫新的“中醫藥學故事”》、《開放心態造就豐富的中醫藥新突破》、《中醫藥學國潮復興如何更有生命力》三個主題展開交流,參與對話的嘉賓北京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怡,國家中醫藥報?恐魅魏O,中國信息學會膏方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呼吸科主任蘇惠萍,中醫世家外治法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北京國際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洪剛各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紛紛認為如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成為每個中國人不容回避的時代考題。
圖為:健康中國古法經絡交流參會嘉賓合影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其發展任重而道遠,只有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才能將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為早日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